您当前的位置:阳光服务大厅-->  通知文件
选择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 打印页面
转载《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我校空间教学改革文章
湖南未来课堂起步 空间教学有助解决误区
http://www.edu.cn   2012-07-03 作者:《瞭望》新闻周刊屈一平
 
湖南未来课堂刚刚开始
空间教学不但有助于解决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两个教育的核心问题,还有助于走出过去教育部门在课程资源建设、教育教学评价、行政管理方式以及数据库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
  王泽淮说他被空间教学撞了一下腰,站起来发现很美妙
  这位57岁的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面对学校海啸一般的空间教学交互式教学模式,起初无所适从——黑板变白板,粉笔变鼠标,学生交作业到世界大学城的空间平台上,教师的电子教案和课件在空间里全透明 
  曾经亲昵地称呼他王爸爸的学生正在远离他——他们课下悄悄在世界大学城的教师空间中比较,教案和课件越丰富的老师拥有越多粉丝
  硬着头皮在空间里批改了300次作业,一点点在自己教学空间里添砖加瓦后,2012613日,永远的副教授王泽淮的学生粉丝突破1000名,他自己也从王爸爸荣升为学生口中的王爷爷”——“颠覆现有的教学模式、理念,空间教学是一场变革,王泽淮欣喜地告诉本刊记者。
  变工业时代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交互式教学模式,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以往搞教育信息化,更多关注硬件的建设,如购买设备、开发软件等等,学校被技术绑架。但现在要转变思想,更多地关注应用,应用信息技术来改变教育教学方式。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教育部2012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三通两平台三通工作之一,它的目标是5年内使每个教师、职校学生、高校学生和初、高中学生基本实现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真正把技术和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
  空间教学来袭
  201267日,湖南铁路科技职院。
  一堂列车进站流线公开课正在进行。王艳艳老师身后的黑板换成了电子白板,她进入自己在世界大学城中的教学空间,选择了课件一栏,打开课件,与以往PPT不同的是,课件早在三天前已上传空间,所有学生都可以提前预览,并且提出建议意见,不断完善;空间实现了海量大数据一秒钟搬迁,学生只需点击储存,一秒钟就可据为己有,提前学习。这实现了平台与平台之间、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互联互通。
  “3G实景课堂”(将数据利用3G无线网络传送到学院专用服务器,通过校园网传送到教室的教师机终端的技术)将学生带进了株洲西车站,现场体验进站流线。1111分,空间切入株洲西站,本刊记者与西站刘站长实现了足不出户的对话:你在哪里?”“我在一楼候车室。刘站长在车站现场从一楼进入二楼指引学生实景体验,株洲正在下雨,武广高铁的和谐号徐徐开来,进站口状态显示是检票。全球独一无二的“3G实景课堂目前已经拥有五项发明专利。而它的投入成本,与人们通常看到的电视现场直播相比,不及其千分之一。
  复习的时候,都会到老师的空间找课件来温习。机车车辆系309-7班学生陈亚武告诉本刊记者,从老师空间找课件内容就让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空间教学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院校课程体系解构和重构。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副院长韩先满告诉记者,他们与世界大学城云计算平台合作,探索将海量的职业教育资源信息,特别是普通服务器无法大量承载的视频资源,全部置入这个云平台之中。
在湖南,半数以上的高职院校,老师都用自己的空间上课,只要有网络,老师把电子白板一支起来,就可以上课。课外以自己的空间为主界面,同时穿越于各个不同用户的空间,可以尽享优质教学资源。
空间教学实现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回归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本位。王键说,空间教学实现了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新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单向的,主要是老师教学生,空间教学的信息化实现了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教与学双向互动交流,还实现了课堂与生产现场的互动,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新途径
  610日,湖南长沙民政职院,一个社工学院的课堂里传来学生的讲课声。45分钟的课程中,30分钟由四名学生上台通过自己的空间展示”ISAS(信息搜索与分析技术)介入长沙社区矫正的探索。
  课堂上,时而是学生们在香港社区做义工的现场视频,时而是与香港社区的现场互动,忽而白色电子白板上出现的是老师杨婕娱在空间里批改作业的鼓励话语,忽而呈现出香港社区工作场景的照片,一堂空间教学课堂正在打破以往的时空局限,扩展到围墙之外。
  第一是把课程放到空间里面;第二是把互联网牵到教室中;然后是老师在空间里面建设课程,学生在空间里做作业,老师到学生空间批阅作业,学生到老师的空间里学习课程,这样形成一种空间互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洪宇介绍,学校是最早一批使用世界大学城教学空间平台的,起初大学城框架还很简单,经过与学校的不断磨合,有了今天空间教学的全新模式。
  2009年,湖南教育探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新途径,包括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23所高职院校依托世界大学城云计算平台,构建全省教育云平台集群,实现跨校跨区互联互通,共建共学,这被命名为职教新干线
  2010年至今,职教新干线已建有机构平台181个,师生教学空间50余万个,发表文章1160多万篇,发布教学内容为主的视频66万个,其中录制的湘绣大师刘爱云、湘菜大师许菊云等技能大师的技艺视频2万多个。教师和学生互动超过4500万人次,文章浏览超过1.8亿人次,视频浏览量达到900万人次。
  提供一个可以智慧成长的云计算空间平台,将互联网各种应用功能和云计算、Web2.0技术和服务模式,智能化汇聚到每一个院校及其师生空间平台,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奖办公室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禾田雨橡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世界大学城)董事局主席朱松林向本刊记者描述,世界大学城平台现已聚合全球视频课件500多万个,各种教程3300多万篇,而且正以每天8000个以上视频、100万篇以上文章专著教案数量成长,上千家高等中等院校在空间平台开展管理、教学、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正在形成,自主学习机制得以建立。
  这样的空间教学贵不贵?朱松林以中国火车博物馆这个平台为例告诉本刊记者,每年的服务费仅仅为16元,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职业院校每年仅支付平台服务费即可运行整个云平台。云计算当中最核心的理念是:平台即服务。只需支付平台出入口带宽租用费和个人空间租用费,就可以实现空间教学基本条件,这个成本投入只有传统的自建技术构架投入的1/10,避免了以往动辄建设数据中心的巨额云投入
  王键表示,以世界大学城为依托的空间教学,实现了教育信息化从技术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教育信息化不等于硬件的大幅投资,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的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人人有空间的未来
  313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颁布,提出到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教育部将三通两平台列为2012年重点工作,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并建设教育资源云平台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王键说,过去的教育信息化局限在某级某类教育内部,局限于单个教学系统的使用,是一种封闭的状态,现在的空间教学不但有助于解决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两个教育的核心问题,还有助于走出过去教育部门在课程资源建设、教育教学评价、行政管理方式以及数据库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湖南的空间教学正由职业教育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延伸,争取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实现在职教师、高中及以上学生都拥有一个学习空间,最终让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在终端+空间的空间教学中,上网终端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互动、共享、开放、安全的基于云平台的个人学习空间受到学生追逐,但能否实现人手一台电脑的终端普及成为问题。
  基于此,湖南部分已经开始推行空间教学的职业学校提出,校内图书馆电脑免费供给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如此便捷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呼吁,世界大学城能否向社交媒体学习,开发相应手机终端,便于随时关注学习空间。
  对此,朱松林告诉本刊记者,教育方的需求和开发方的改进紧密相连,世界大学城将于近期解决在手机终端的移动使用问题。
  要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终身学习的围墙推倒,学校教育教学的平台也可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依托平台。朱松林说,这注定将是一场波及全社会的空间教育革命。